日博体育,日博best365官网

宁波完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议信息来源:市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日期:2023-03-08 16:03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E E9EBFE EAEAEF FFFFFF

  近年来,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相继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管好用好农村基础设施已成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调研显示,纯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护正面临较为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保障难题,亟待破解。为此,本文以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管护为重点,研究提出完善管护长效机制对策建议,为宁波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一、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养护管理体制方面,宁波实行“县道县管,乡道、村道乡镇统管”,各区县(市)设立县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并延伸覆盖到乡镇,逐级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村内道路主要由村级组织管护。

  经费方面,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包括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预算定额标准2017—2020年逐年提升(见表1),且每年每公里县道50791元、乡道36505元、村道19980元。宁波以县级财政为主,市级财政承担一部分,不足部分由镇村自筹(见表2)。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公路里程数的增加,养护资金需求同步增长,各级财政投入快速增长。2020年,市级转移支付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22139万元,较2017年增长超过50%(见表1)。

  (二)主要问题

  一是镇村层面养护乡道和村道的资金压力大。按浙江省标准,除掉市、县每年补助资金,镇村层面每年需要自行解决乡道和村道养护资金约2.8万元/公里、1.6万元/公里。

  二是受制于村集体经济的实力,部分村内道路未得到及时有效养护。

表1        宁波市级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情况(2017-2020年)    单位:万元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日常养护经费

7988

8183

8214

8371

养护工程经费

6655

6735

13520

13768

合计

14643

14919

21734

22139

  数据来源: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官网。

表2            宁波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结构(以余姚市为例)


宁波市级补助资金

余姚市资金投入

不足部分资金来源

县道日常养护

23000元/年·公里

29000元/年?公里

乡道日常养护

4500元/年·公里

4500元/年?公里

乡镇财政自行解决

村道日常养护

1500元/年·公里

2500元/年?公里

乡镇财政和村自行解决

县道养护工程

15000元/年·公里

差额部分由余姚市财政解决

乡道养护工程

8000元/年·公里

差额部分由乡镇财政自行解决

村道养护工程

1500元/年·公里

差额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自行解决

  数据来源:余姚市政府官网相关文件。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养护管理体制方面,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各区县(市)住建局或城管局统一管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负责日常运维。乡镇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的组织,村级组织负责设施问题上报、配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维修保养等。

  经费方面,由市、县、乡镇三级财政共同保障,市级每年安排4500万元,县市(区)因地制宜(见表3)。

  (二)主要问题

  一是区镇层面资金保障压力较大。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后,运维资金需求快速上升,目前全市每年运维支出超过1亿元,奉化区2018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一项支出就达858万元。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老化和标准化运维管理的推广,财政资金压力将继续增大。

  二是集体经济薄弱村难以负担集中式处理的额外费用。采用集中处理方式的行政村,每年要自筹设备电费、协管员工资等费用合计约10万元。

  三是分散式处理的效果欠佳。行政村缺少对单家独院自建设施质量和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管手段,发现问题也难以及时维修和处置,影响治理效果。

表3              宁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资金来源结构

市级财政

每年安排4500万元

区县(市)与乡镇财政

江北、北仑、奉化、宁海、象山

由区县(市)财政全额保障

海曙

除由乡镇自行运维不予补助外,其余均由区财政保障

鄞州

根据一、二、三类乡镇分别给予40%、60%、80%的补助

余姚、镇海

与乡镇按6:4分担

慈溪

对集中式终端处理和分散式单家独院治理分别给予每年每户100元和80元的补助,纳管每年每户补助20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补助

  数据来源:互联网上资料整理。

  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养护管理体制方面,宁波地方各级政府投资建设或者财政补助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般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进行维修养护;村集体组织筹资筹劳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村集体组织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负责运行维护;农民或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投资者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负责运行维护。

  经费方面,主要由受益者承担,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不足部分由镇村自筹,或者由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农户等受益主体筹集。宁波市级设立了农田水利维修养护专项经费(见表4);各区县(市)也都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配套经费,如慈溪市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专项补助资金(见表5)。

表4           宁波市级农田水利维修养护专项经费保障范围及补助情况


面积或座数

省核定标准

各级分担比例

市级粮功能区

80万亩

40元/亩·年

市级承担35%,县级财政按1:1配套,其余由镇村自筹

2011年起中央、市级非粮功区内小项目

30万亩

万方以上屋顶山塘

858座

3000元/座·年

市级按1000元/座·年补助,县级财政按1:1配套,其余镇村自筹

  数据来源:宁波市水利局。

表5        慈溪市级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配套经费保障范围及补助标准

类型

慈溪市补助标准

不足部分资金来源

粮食功能区

30元/亩·

不足部分镇村自筹,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农户等受益主体筹集等,接受社会各界捐资赞助等

一般耕地

15元/亩·

节制闸

1500元/孔·

灌排泵站

50元/千瓦·

小(二)型水库

10000元/座·

万方以上屋顶山塘

10000元/座·

其他山塘

4000元/座·

  数据来源:慈溪市政府官网相关文件。

  (二)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人员与经费不到位。部分集体组织所有或受托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后期的管理人员、运行维护经费难以落实。

  二是管护水平有待提高。管护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管护标准不够统一规范,维修养护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依然突出。

  四、农村文化礼堂等村内设施运行维护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以农村文化礼堂、垃圾分类处理、公共厕所等为代表的村内设施覆盖率和品质感显著提升,管理体制、运维模式、资金保障等方面长效运维机制初步建立(见表6)。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例,各区县(市)、乡镇两级建立了农村文化礼堂服务指导中心;部分区县(市)、乡镇已健全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如镇海区对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每年每家拨付2万元运行管理经费,镇级实施文化建设奖励补助。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近1800家,行政村覆盖率超过85%。

表6              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等村内设施运行维护基本情况


管理体制

运维模式

资金来源

文化礼堂

主要由行政村自行管理,各级政府加强政策指导及配套服务

行政村自行运营维护,积极发挥志愿者队伍、热心人士在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

有条件区县(市)每年每家定额补助,有条件乡镇对管理运行经费予以一定补助,不足部分村级自筹

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管理体制,县级统筹管理,乡镇具体组织协调,村级落实属地管理

基本由第三方专业保洁机构为主,部分镇村采取自行清运保洁

市、县两级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经费中安排一部分,不足部分镇村自筹

公共厕所

乡镇作为管理责任主体,负责监督检查;行政村作为业主负责定期巡查

主要由镇村自行运维

主要由镇村自筹,有条件区县(市)政府安排一定补助资金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二)主要问题

  一是运维效能有待提升。部分农村文化礼堂、体育健身、垃圾分类处理等村内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建而不用、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二是村民参与主动性还不够高。如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的活动相对单调,以村民需求导向的互动机制和渠道还不够健全,一定程度制约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五、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补助力度。农村道路养护方面,适当提高市、县两级财政对乡道、村道的补助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方面,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的投入改造力度,分阶段、分步骤将城镇周边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村庄纳入城镇管网,偏远地区分散式处理的村庄逐步采用集中式处理模式;完善市级财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专项补助资金逐年稳定增长机制。建议各区县(市)将采用集中式治理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的终端处理设施电费和协管员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方面,拓宽市级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保障范围,提高分担比例。

  二是建立村内基础设施运维专项资金。建议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统筹相关条线工作经费,并增拨财政资金,建立村内基础设施管护专项资金,各区县(市)按一定比例配套。资金补助主要用于村内道路、文化礼堂、体育健身、垃圾分类处理、公厕等村内基础设施管护,根据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水平和管护绩效分档补助。

  三是推行管护责任清单制度。编制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将村内道路、垃圾分类处理、公园、体育健身等村内基础设施纳入政府管护范围,明确管护对象、主体、资金来源和标准等内容,健全公示制度。

  四是创新推广社会力量参与管护模式。强化“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志愿活动等做法,宣传和推广好慈溪市新浦镇农业节水灌溉协会、北仑区“乡贤驻堂”等典型案例,引导村民共治共享。

  五是健全高效绩效评估机制。根据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护实际,加强监督检查,健全以激励为导向、低成本运行、高效便捷的绩效奖惩评估机制,评估结果纳入地方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目标责任范围。

傅叶挺 农贵新

返回】 【打印